前倨后恭什么意思_前倨后恭的寓意
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什么?我們談論一個勢利眼的時候,通常會說到前倨后恭。倨,即傲慢;恭,即恭敬。前倨后恭,就是指先傲慢無禮,后來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,對同一個人十分恭敬。原因通常在于一開始認為這個人對自己影響不大,可以冷淡對待,井水不犯河水;但后來發現他可以決定自己是否升官發財,是自己的上司或老板眼中的紅人,趕緊改變態度,假裝恭敬。所以這種人稱為“勢利眼”。那關于前倨后恭的歷史故事是什么呢?今天隨著碼農哥一起了解前倨后恭這個成語的相關知識。
前倨后恭的歷史故事:
戰國時期,有一個人名叫蘇秦,他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,非常聰明。
蘇秦曾經到秦國去游說,向秦王陳說天下大勢,顯示自己的才華??墒乔赝跤醒蹮o珠,覺得他沒什么才能,只會夸夸其談。
回到家中,他的父母、兄嫂,甚至是妻子都覺得他這輩子不會有出息,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。特別是他的嫂嫂,經常白眼相向,對他冷言冷語,罵他游手好閑、不務正業,并說若是他這種人都能出人頭地,這個世界就太怪了。
蘇秦非常生氣,于是發憤苦讀,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。后來,他研究出一套“合縱”之術,就是聯合六國,合起來對付秦國。他先去游說燕王,很快得到賞識,拜為當朝相國。后來,他又奉命到趙國游說,又被趙王欣賞,掛了相國之印。再往后,他又去其他四國洽談聯合事宜。其他四國早被強秦欺負苦了,見到蘇秦的主張可行,就都封他為相國。
這樣一來,蘇秦就掛了六國相印,成為權傾天下之人。有一次,他去楚國議論國事,經過家鄉洛陽。他父母知道了,就將庭院打掃干凈,擺下酒席,并率領全家人,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。他的妻子、兄弟只顧低著頭,看都不敢看他。他的嫂子則伏在地上,規規矩矩地拜了四拜,向蘇秦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。
蘇秦笑了笑,對嫂子說:“嫂嫂,你以前對我那么傲慢,現在對我又這樣謙卑,這到底又是為什么呢?”他嫂嫂又慚愧又害怕,對他說:“我之所以這樣,是因你現在地位高、金錢多啊!”
蘇秦聽了,不由嘆息了一聲,說:“同樣是一個蘇秦,富貴時親戚們懼怕我,貧賤時連父母也瞧不起我。人世間不以貧賤富貴對待別人的,又有幾人!”
前倨后恭的基本信息:
【漢語文字】前倨后恭
【漢語拼音】qián jùhòu gōng
【詞語解釋】倨,傲慢,怠慢;恭,恭敬。先傲慢而后恭敬。形容對人的態度前后截然不同。
【成語用法】聯合式;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含貶義。
【詞語辨析】可活用為“前恭后倨”。“倨”不可寫作“居”,不可讀作“jū”。
【近義詞】前倨后卑前慢后恭
【反義詞】先禮后兵,前恭后倨,欲揚先抑;
【成語出處】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蘇秦曰:‘嫂何前倨而后恭也。’”
【例句】清·嶺南羽衣女士《東歐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菲亞聽說,心里疑惑不解他前倨后恭的緣故,估量著他又來發作,只是不語。”